泰无聊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22538|回复: 15

[泰州记忆] 孙武隐居泰州罗浮山著《孙子兵法》,是真的吗?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2-9-24 14:56:2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中国江苏泰州
孙武隐居泰州罗浮山著《孙子兵法》
孙武(约公元前545-前470),字长卿,汉族,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(今山东广饶)人,是吴国将领。著名军事家、政治家。其著有巨作《孙子兵法》十三篇,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,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,置于《武经七书》之首,被译为英文、法文、德文、日文,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。
据考证,孙武当年隐居撰写《孙子兵法》之地,可能在泰州罗浮山。
将门之后 投奔吴国图大事
孙武的祖先,在周武王时被封为陈国国君。由此,陈国经历十代十二个国君的世袭传授。后来,陈国发生了内乱,公子陈完因不得立为君位,而逃往齐国投靠了齐桓公,他就是孙武的直系祖先。齐桓公欣赏他的才华,得到重用,赐姓田,叫作田完。田氏家族出了许多人才,传了几代成为齐国的一大贵族。田完五世孙田书很有军事才干,因为领兵伐莒(山东莒县)有功,齐景公给了他一块封地并赐姓孙,田书就是孙书。孙书的儿子孙凭,做了齐国的卿,成为齐国高官。孙武就是孙凭的儿子。
孙武出身于贵族家庭,优越的家庭条件给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。他阅读了许多军事典籍,了解了远古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,他把古代名将如姜子牙、管仲等的作战智慧铭记于心,并且常常思考他们的得失。他的祖父、父亲都是大将之才,为国带兵打仗。孙武从小耳濡目染,接受了一些军事训练,更是学到了许多兵法,从这方面来说,孙武是一个幸运儿。
到了齐景公年间,齐国发生了内乱,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。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,不愿参与其中。他产生了远走他乡、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才华的念头。大概在齐景公三十一年(公元前517年),孙武告别齐国,长途跋涉来到吴国。孙武想通过吴王实现自己统一华夏的理想。
隐居著书 辅佐吴王成霸业
孙武到了吴国,便结识了从楚国潜逃而来的伍子胥。伍子胥的父兄为楚平王杀害,伍子胥立志借力吴王,兴兵伐楚。两人都是胸有大志之人,相见恨晚,谈得十分投机,遂结为好友。
那时候,吴国的局势也处在动荡不安之中,孙武决定暂时隐居起来,再找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,以实现自己的理想。这时候,孙武想起从齐国来到吴国,一路上经过一个“世外桃源”,不为外人所知,适宜隐居,那就是罗浮山。于是,孙武到罗浮山灌园耕种,静下心来,潜心研究兵法,写成了兵书十三篇,这就是著名的《孙子兵法》。
公元前515年,吴国公子光派刺客杀死吴王僚,然后自立为王,称为阖闾。阖闾因为自己靠不正当手段获取王位,格外注意礼贤下士、广招贤才。此时,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推荐了孙武。孙武通过宫女演绎阵法,杀死阖闾的两个爱妃以明军纪。吴王看到孙武既能著书立说,又能统兵挂帅,是一名难得的将才。于是,就委任孙武为大将军,负责统领军队。公元前512年以后,吴王阖闾在孙武的辅佐下,经过多年的艰苦战斗,最终战胜楚国等强敌,成就了一番霸业。
隐居何处?认定穹窿山有待考究
恩格斯有句名言:“历史从哪里开始,思想的进程就从哪里开始。”孙武隐居之地,是兵学圣典诞生之地,其意义非同小可。
孙武到吴国隐于罗浮山写就《孙子兵法》,历史上早有记载。
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中说:“孙子武者,齐人也,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。阖庐曰:‘子之十三篇,吾尽观之矣,可以小试勒兵乎?’对曰:‘可’……” 这一记载,明确地告诉我们《孙子兵法》诞生于吴,而不是齐。
《吴越春秋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,赵晔撰著。据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上记载:“……群臣莫有晓王意者,子胥深知王之不定,乃荐孙子于王。孙子者名武,吴人也,善为兵法,避隐深居,世人莫知其能……乃一旦与吴王论兵,七荐孙子……吴王召孙子,问以兵法。”
明时余邵鱼作《东周列国志》(后有冯梦龙改编),其中也载有:“孙武,吴人也,隐于罗浮山之东……”
孙武隐居的罗浮山究竟在哪里呢?据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》记载,罗浮山有五处:一是在广东东江北岸;二是在福建霞浦县南;三是在湖南攸县西北;四是在广东钦县西北;五是在广东电白县西北。这些罗浮山均不在吴国境内,显然不属于史料中所提及的罗浮山。
1996年9月,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在藏书镇召开了第一次孙武隐居地论证会议,初步认定孙武隐居在穹隆山隐兵坞。2000年,在第五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,又得到了国际上的确认。然而这种认定缺少实证,有待考究。谈世茂先生是当时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的副会长,是穹窿山认定的牵头人。但是,就连谈世茂先生自己也不得不承认“穹窿山没有叫过罗浮山”、“罗浮山有可能是穹窿山艺术化的名词”。
泰州罗浮山就是吴国罗浮山
实际上除了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》记载,罗浮山有五处之外,在江苏省泰州市就有一座“罗浮山”,可谓“避隐深居,世人莫知”,以至于现在很少有人知道,即使是本地人。
罗浮山,在泰州城北赵公桥西(现在迎江桥西边)。据泰州最早的志书《万历泰州志》载:罗浮山,在州治西北五里,高一丈,周一里七十八步。在薮泽中,不为洪水所没,遥望如罗浮然,因以为名。
泰州地区在远古的时候,是在大海里面。大约在7500年前,泰州治所在地极其东南地区升出海面。由于江水冲击,海潮涌托,在这一片淤积而成的陆地上,就形成了部分地域低洼,部分地域隆起的地貌,罗浮山就是这隆起的地块之一。
《后汉志》载“海陵真诰,谓五陵地”,这“五陵”之中就包括罗浮山,还有位于罗浮山之东四十五里的天目山。据考古发现,天目山在春秋乃至西周时期就筑有城堡。《万历泰州志》对天目山有载“昔王仙翁(东晋道士王冶)尝隐是山”。
泰州,在吴王阖闾时期属于吴国的版图。《万历泰州志》载:泰州,古扬州之域,自周武王封泰伯后于吴,其地属吴。
既然吴国有罗浮山,那为什么要认定没有叫过“罗浮山”的穹窿山是孙武隐居地呢?这显然是讲不通的。
泰州罗浮山立于海滨湖畔
符合避隐深居的特点
泰州古称海阳、吴陵、海陵,《万历泰州志》有载:“元王四年,越灭吴而不能正江淮之地,遂属楚,苏秦谓楚威王曰东有海阳,海阳之名此始。”
在春秋战国时期,泰州东边离大海不远,当时的“海安”就在海边。泰州的南边紧邻大海的长江口岸北岸(水之北谓阳),所以叫海阳,“吴陵”是说泰州是吴国的高地,“海陵”则是海边高地。
早在南宋中期王象之编纂的《舆地纪胜》中就有其记载,曰“在海陵县东泽薮中,不为水所没,遥望如罗浮”。所谓“泽薮”就是“水草茂密的沼泽湖泊”,可见那时候泰州罗浮山既在海滨,又在湖畔,是“避隐深居,世人莫知”的好地方。
泰州罗浮山在1960年前后,由于开挖新通扬运河,大部分被拓入河心。罗浮山的其余一小部分还在新通扬运河以南,周围还有一些较矮的荒地、河滩。以后,陆续有渔民响应政府号召“登陆”,在岸上搭起简易的棚子安家落户。渔民大多不识字,可能因为读音相近,罗浮山就讹传为“葫芦山”。现“葫芦山”共有住户100多户,隶属城北街道稻河社区。
泰州罗浮山是道教圣地
是隐居修行的绝佳场所
旧时,泰州罗浮山,山周遍植垂杨,山中有茅庵,供葛洪牌位,人称葛真庙。
清同治三年(1864),寓居泰州的辽宁词人、书画家姚正镛(仲海),与吴熙载(让之,1799-1870)等同人雅集于罗浮精舍。赵瑜有五古志其盛。
从此诗可以看出这时罗浮山的景色宜人,茅庵已建成精舍,有僧人住持,中午供应素斋,是著名的道教圣地。
大家知道,道教奉北斗七星为神祇,泰州罗浮山上就有七个高低不同的土堆,现今70多岁伏存喜,是第一批跟随父亲从水上“着陆”定居“葫芦山”的渔民之一,他记得刚刚来到“葫芦山”的时候,还看见这些土堆,他说:“像现在的人们用推土机推出来的一样。”
入清以后,有文人先后在罗浮山集会攻研制艺,泰州历史上出现两个“罗浮七子”。
第一个“罗浮七子”是在顺治康熙年间,为徐鼎镇、顾崧、陈厚耀、朱大模、王凤藻、唐麟祥、朱治。
第二个“罗浮七子”是雍正乾隆年间,为宫增祜、俞塽、罗克承、张绍龄、徐泌、陈暄、朱昊。
清代泰州诗人赵瑜曾经写过一首诗歌:“指点罗浮是永宁,当年银杏自青青。流觞曲水春三月,风雨名山聚德馨。”诗中盛赞罗浮山是“名山”,荟萃了许多品德高尚之人。
孙武隐居泰州,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
冯梦龙所作的《东周列国志》最权威的版本就是清朝乾隆年间蔡元放的评注本。1986年北京市中国书店出版的版本中记载:“此人精通韬略,有鬼神不测之机,天地包藏之妙,自著兵法十三篇,世人莫知其能,隐于罗浮山(山在泰州)之东。”蔡元放,秣陵(今江苏南京)人,名奡,号七都梦夫、野云主人。清初著名文学家。他对明末冯梦龙的《新列国志》作了一番修改,并加了序、读法、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,改名为《东周列国志》,23卷,108回。他也评过《水浒后传》,析为十卷,每卷四回,精作修订。蔡元放对《东周列国志》评注无疑是历史上公认的、最权威的、最具有说服力的版本。
扬州评话大师费骏良(1891-1952)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根据《东周列国志》的内容编写了《伍子胥》。在1985年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的《伍子胥》中也明确指出:“此人姓孙,名武,住处离此并不甚远,隐居在海陵。”海陵就是江苏泰州,在泰州罗浮山以北十多里路的港口镇,还有一条“伍子河”,相传为当年伍子胥和孙武带兵讨伐楚国,由于战争需要而开挖的。
综上所述,苏州穹窿山从来没有叫过“罗浮山”,因而绝不是孙武隐居著书地;泰州罗浮山,历史记载明确而有权威,就是吴国罗浮山,就是《孙子兵法》诞生地。
当然,由于历史久远,要找到孙武隐居地绝对准确的具体地点确实很难,除非有出土证据。我们认为泰州罗浮山是孙武隐居地,是《孙子兵法》诞生地,只是依据现有历史权威资料做出的一种最佳的选择,其准确性只能是相对的,今后哪里有确切的考古发现,自然以出土为准。

图片1.png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2-9-24 15:11:43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江苏泰州
泰州可挖掘的名人、历史很多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2-9-24 16:41:20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江苏泰州
证据都严重不足,孙武目前公认的祖籍广东,生在山东的官家,后为施展抱负离齐至吴,遇到要报仇的伍子胥。经其强力推荐为吴做事,后面就是历史一样的结局了。
这里面,小说家冯梦龙的《东周列国志》一般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,不宜作为证据。就像陈寿《三国志》和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的区别。
这个时代,要讲好故事,得有手法和资本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2-9-24 21:45:41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江苏泰州
Mayair 发表于 2022-9-24 16:41
证据都严重不足,孙武目前公认的祖籍广东,生在山东的官家,后为施展抱负离齐至吴,遇到要报仇的伍子胥。经 ...

拜读了,您说的挺有道理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2-9-25 07:24:06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江苏泰州
泰无聊应该多一些这样的帖子,赞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2-9-25 12:41:29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江苏
罗浮山以东5里,泰州志上有写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2-9-25 15:00:49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江苏泰州
Mayair 发表于 2022-09-24 16:41
证据都严重不足,孙武目前公认的祖籍广东,生在山东的官家,后为施展抱负离齐至吴,遇到要报仇的伍子胥。经其强力推荐为吴做事,后面就是历史一样的结局了。
这里面,小说家冯梦龙的《东周列国志》一般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,不宜作为证据。就像陈寿《三国志》和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的区别。
这个时代,要讲好故事,得有手法和资本

广东,你咋不说祖籍越南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2-9-25 15:39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江苏泰州
☆清爽星☆ 发表于 2022-9-24 21:45
拜读了,您说的挺有道理

泰州也可以把这个主体进行深入,反正现在大家都没铁证,依据的正史一个都没有,那就按照历史散文或者历史小说来求尽可能的靠,孙武隐居罗浮山,这个罗浮山是山还是地名,隐居是见吴王阖闾之前还是之后?这都是疑问。

见吴王之前指向在吴国境内(齐到吴的路线上),之后考虑到功臣必死,则应考虑大隐隐于市的智慧,而不是那些名山大川隐居(兵法精神)容易被放火烧山(寒食,晋文公之介子推),这个时间倒是要考虑离开吴国,在伍子胥的楚国即广东罗浮山可能性大点。

如果在泰州,按照说法罗浮山东5里,这个没有正史出处,即便天目山作为开挖遗址,春秋时期的一些物件并没有记载相关。

作为旅游开发讲故事,贵族南下实现抱负而隐居的泰州罗浮山,到时可以请小说家进行润笔发行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2-9-25 16:46:16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江苏泰州
Mayair 发表于 2022-9-24 16:41
证据都严重不足,孙武目前公认的祖籍广东,生在山东的官家,后为施展抱负离齐至吴,遇到要报仇的伍子胥。经 ...

更正: 祖籍是山东广饶,看成广东了。《史记》和《新唐书》所记,孙武系陈国公子陈完后裔,生于乐安(今山东广饶县)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2-9-25 18:18:3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广东
最主要的问题,山在哪?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Copyright© 1998-2024 T56.net All Right Reserve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