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无聊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0125|回复: 0

[个人原创] 《武大郎卖“炊饼”之我见》文/徐绍文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4-2-27 09:40:4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中国江苏泰州

        查百度。百度说:《水浒传》中武大郎的营生是卖“炊饼”,是用蒸笼蒸出来的馒头,原来是叫蒸饼,为了避讳宋朝皇帝赵祯的同音字“祯”字,才改为“炊饼”。
       这里,自然而然暴露出一个问题:既然是蒸饼,避讳改成“炊饼”,说明“炊饼”仍然是个饼。再说,哪有用蒸笼蒸出来的饼?岂不是矛盾百出?
        可见,那些个一知半解的所谓砖家学者们,只能改口说是馒头,只有馒头才是用蒸笼蒸的,他们绕来绕去,还是难以自圆其说。
        电视剧《水浒传》也是根据如此说法改编拍摄的。
        由潘金莲在家中用蒸笼蒸出馒头,让其矮个子丈夫——武大郎肩挑担子,走街串巷叫卖,不是叫卖馒头,而是叫卖“炊饼”。
        我也曾经看到过山东人,扮演成武大郎,挑着馒头担子,在兴化城区叫卖“炊饼”,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。
        其实,大家忽略了一个事实,那就是《水浒传》的作者施耐庵,是江苏兴化人。
        兴化人对“炊饼”的叫法,应该叫脆饼,兴化城人也有称其为薄脆子的。
施耐庵不是不知道,他笔下的”炊饼”,就是脆饼(也有叫“方酥”的),是同音字的不同写法。
        施耐庵不用脆,而用 “炊”字,也形象化地说明,脆饼是用饼炉中的柴火(现在用炭火)炕熟的。施耐庵不会用错字,他用这个“炊”字,也能说明“炊饼”就是脆饼,而并非是蒸笼里蒸出来的馒头。
        江苏里下河一带的脆饼,是长方立体形的,不是用蒸笼蒸出来的,而是贴在烧饼炉中炕熟的。

        它的制作工艺比较麻烦复杂。将发了酵的酸性面酷,用适当碱水的碱性,中和其酸性,变成适合人的口味,揉入适当的白糖或红糖,讲究的制作人还加入些许糖桂花,摘成一个一个的剂子,包入油酥,摁扁了,用饼锤擀开,卷起来再擀,擀了又折,折了又擀,最后折叠成长方体形,正面涂上糖料水,均匀地撒上白芝麻,像贴烧饼那样,把脆饼贴入烧饼炉子里,火候不能大,温火熏烤,炕熟后像剷烧饼一样,把脆饼一个一个地剷出来。
此时剷出来的脆饼,又香又甜又脆又酥,用手一圧,可以见到层次分明,从外到里,一层一层的,口感上总是崩脆崩脆的。
        “炊饼”,或者叫脆饼、方酥、薄脆子,在苏中、苏北里下河一带,虽然叫法不同,但他们的指向一致,都是指的“炊饼”。
        扬州、泰州也好,兴化、沙沟也好,盐城、东台也好,镇江、阜宁也好,高邮、宝应也好,都是一样的制作方法,都是一样的叫法,都叫“炊饼”,或叫脆饼。哪有把馒头叫成“炊饼”的?馒头就是馒头!
        施耐庵是兴化人,兴化又处在里下河的腹部,可以判断加推理,得出施耐庵笔下的“炊饼”,绝对不是蒸饼,也更不可以把里下河一带的脆饼,歪曲演化成蒸笼里蒸出来的馒头。
        再说,蒸笼里蒸出来的馒头,只宜放在蒸笼里热着卖,日产日销日清最好,否则,挑出去卖,时间长了会干燥发硬,会发霉。
       而只有脆饼,方便携带,适合《水浒传》行走江湖的好汉们,当主食干粮来填饱肚子。如果让武大郎挑出去卖,如果摆上十天半个月,是不会发硬、发霉,更不会存在变质之忧。
        这就是我对《水浒传》武大郎卖“炊饼”之见解。
  
附图:炊(脆)饼、方酥、薄脆子实物,选自网络
1708997935403759_571.jpg
1708997935409268_965.jpg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Copyright© 1998-2024 T56.net All Right Reserve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